首页 资讯 正文

六月初八龙诞日,文登回龙山唱响三百年仁孝非遗

体育正文 107 0

六月初八龙诞日,文登回龙山唱响三百年仁孝非遗

六月初八龙诞日,文登回龙山唱响三百年仁孝非遗

农历六月初八(chūbā),是传说李龙王的诞辰。走进文登区宋村镇回龙山李龙文化(wénhuà)民俗园,这里青瓦朱檐、古色古香,各类老物件、老建筑都在(zài)描绘着“仁孝德善”的文化底色。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李(lǐ)龙王的传说在文登这片土地上已流传数百年。文登是李龙(lǐlóng)故里(gùlǐ),是李龙文化传承与发扬的根基所在,李龙王,又叫“李龙爷”“李老爷(lǐlǎoyé)”,流传最广的名字是“秃尾巴老李”。 明朝时期,李龙王被孝宗皇帝(huángdì)授“巡按五湖四海九江八河之总龙王”之职;清朝乾隆皇帝封正李龙王为(wèi)“五湖四海九江八河黑龙王”;道光皇帝又(yòu)封“溥惠佑民”四字,将其列入国家祀典。从(cóng)民间信仰发展到成为国家认定的祭祀对象,李龙王的传说流传愈来愈广。 相传,龙母郭氏怀有身孕三年不产,忽一日雷雨大作,电光绕室,生下一个浑身(húnshēn)乌黑、披鳞带角、腹下四条腿、身后拖着长尾巴的“怪胎”。丈夫(zhàngfū)李老汉误以为是妖物作祟,慌忙将(jiāng)其抛入荒野。 刚出生的孩子转眼就没了(le)(le)(le),郭氏悲痛欲绝,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。睡梦中,她梦见龙王告诉她,这个孩子是龙的子孙,将来(jiānglái)必定对天下百姓有用。猛然惊醒后,郭氏定睛一看,孩子又回到了她的身边,与梦联想,她高兴(gāoxìng)坏了,又担心丈夫碰见,便匆忙给孩子喂奶,并将他藏了起来。 日复一日,郭氏偷偷给(gěi)(gěi)孩子喂奶的事情还是(háishì)被丈夫发现了。李老汉决定寻机除掉家中的“妖怪”。这天晚上,当郭氏给孩子喂奶时,躲在暗处(ànchù)的李老汉用镰刀一下砍断了李龙王的尾巴,这便是“秃尾巴老李”名字的由来。 后来,李龙王(lóngwáng)取名“李丕昭”,跟随张天师(zhāngtiānshī)学道,在众徒里,张天师观李丕昭面相不凡,有龙神之相,待其师满道成后,便引荐给明孝宗皇帝。皇帝见李丕昭有龙腾云雾(yúnwù)、呼风唤雨、雷霆万钧的道法,便授“巡按五湖四海(wǔhúsìhǎi)九江八河之总龙王”之职(zhīzhí),专管江河治理水患之事。从此,李丕昭便被人们称为李龙王。 得到皇帝封正后,李龙王便四处巡视江河湖海,恪尽职守为(wèi)(wèi)民办事。其时,在东北地区有一处白龙江,年年泛滥成灾,百姓苦不堪言。李龙王闻讯前来察看,发现江中有一条白蛟(báijiāo)(báijiāo)作祟,李龙王遂决定为百姓除去这一祸患。在百姓的大力帮助下,李龙王与白蛟大战(dàzhàn)三天三夜,终于除掉了白蛟。从此,白龙江一带风调雨顺(fēngtiáoyǔshùn),五谷丰登,沿江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。为纪念李龙王的功德,乡亲们遂将白龙江更名为黑龙江,并刻碑立石江边,亲切地称李龙王为“秃尾巴(wěibā)老李”。 李龙王对母仁孝,人人称颂。李龙王的(de)母亲病逝后,李龙王将母亲葬于文登县南柘阳山上(shàng)。后来,李龙王又将母亲的坟墓搬迁到昌阳山安葬(ānzàng)。于是,百姓就(jiù)将昌阳山改名为“回龙山”。每年(měinián)农历三月初二,文登区宋村镇山东村的回龙山上都会举行盛大的山会,一直延续至今300余年(yúnián),成为胶东地区重要的民俗节会,如今,文登区已连续举办十六届李龙文化山会。 依托秃尾巴老李的传说,李龙文化民俗园建设有李龙文化博物馆(bówùguǎn)、民俗博物馆、龙王殿等。在李龙文化博物馆,李龙王的故事被制作成金色浮雕,配以场馆介绍,生动展示了(le)黑龙出世(chūshì)、痛失(tòngshī)龙尾、黑龙认母等六部分故事,塑造了李龙文化“仁孝乐善”的精神内涵。
六月初八龙诞日,文登回龙山唱响三百年仁孝非遗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